“90后”已經逐漸成為企業人才戰略的核心,他們接受信息的渠道、思維模式、行為方式都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。在社交網絡時代,如何招聘“90后”人才?
社會網絡對校園招聘的影響格外大
有數據顯示,74%的公司用社交網絡來“展示公司簡介”,61%的公司用來“直接搜尋新員工”,55%的公司用來“與候選人保持聯系”,42%的公司用來“發布職位”,41%的公司用于“畢業生招聘”。
與傳統的招聘網站相比,社交網絡并不以簡歷來尋找人才,而是通過“關系、簡介、關系鏈”來尋找候選人。找到后,也不是通過電話或郵件通知對方,而是通過“在線互動、視頻語音、微博”等與候選人溝通。這就是傳統招聘與社交招聘的區別。
專業人士指出,正是出于傳統招聘與社交招聘的不同作用,HR在使用時也要講究方法。對于10%的主動求職者,要通過傳統方式來招聘,對于60%的被動求職者,要通過社交網絡來招聘,而對于30%的非求職者,則保持關注。
無論采用什么方式,校園招聘最終爭奪的人才是“90后”新生代。而“90后”獲取信息的方式,更依賴網絡和信任網絡,所以,吸引“90后”有“三大軍規”,一是好玩,“90后”是娛樂至上的一代;二是網絡包圍現實,“90后”是互聯網信徒;三是互動,“90后”是個性張揚,喜歡展示的一代。
迎合“90后”創新校園招聘方式
“愛數錢、愛算賬、愛數字、愛讀書、愛誠實守信、愛吃苦、愛勞動、愛努力、愛安靜、愛宅著。我不是‘財迷’,但我擁有注冊會計師證書,熱愛財會工作。我是一名專業注冊會計師。”這是一份“90后”的微簡歷。社交網絡時代如何吸引“90后”人才?關鍵還在于創新校園招聘的方式,用“90后”喜歡的方式迎合“90后”。
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總監殷小永介紹,他們近兩年嘗試了兩種校園招聘的方式,都獲得了成功:去年舉辦了“微簡歷大賽”,要求參賽者用140字以內的精煉語言介紹自己,收獲了500份優質簡歷,最終錄用8名實習生。今年,舉辦“編程馬拉松大賽”,經過初賽、復賽、決賽,在校園選拔了一批優秀技術人才。
據了解,許多公司針對“90后”人才的校園招聘已形成體系。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主要是實習生招聘,提前鎖定優秀學生人才;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主要是應屆生招聘,爭奪更優秀的人才;而貫穿全年的是專項計劃,比如創新大賽,聯合培養,校園獵聘等,通過一個個項目把優秀人才圈住。
本文來源:中國勞動咨詢網

收藏本站
關注
